tags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category
password
icon
正方
核心论点
- 【避免人生的重大遗憾】 拆解:对方的利好是不必然的
- 【获取信息,对时代发展更有前瞻性】 拆解:信息不一定正确
- 【这封建议更具有针对性】 拆解1:30年后的你一定很了解你吗? 拆解2:为什么更了解你的人给的建议就是好的?
判准
【能不能让我的生活更幸福】
拆解:别人的幸福您方考不考虑?高考前,那封信告诉我多复习某个知识点,我弥补了我没考上北大的遗憾,别人考不上了怎么办?
攻防
- 不听建议就预设建议有问题,是一种防御性过强的心态 拆解:不是预设它不好,我方告诉您方的是,就算它不好我也没法检证。我方不怕不好的建议,但是我方拒绝不可检证的建议。
- 连建议都不敢听是一种懦弱 拆解:
- 没有写的留白的内容说明我未来能比较轻松地克服这些困难,也能给我以安慰和信心 拆解:如果写了未来的困难,是不是让我在面对这些困难的时候更容易放弃?我是不是会觉得,他说得对啊,我注定要失败的,就别坚持了?
反方
定义
建议两种:客观信息+主观评判
立论
赢法1:利好拆完了,弊端打出来了
赢法2:利好不必然,弊端必然
赢法3:别人的剧本Vs我的人生
赢法4:时代的价值倡导。当下不是缺少建议,而是缺少勇气
- 对方的利好是不必然的 1.1 人生走向不确定:想要避免的遗憾不一定出现;就算避免了这个遗憾,人生的道路已经改变,可能出现其他更大的遗憾(如科研、忠孝难两全),我的生活的幸福总和并不必然提升。看了这封人生建议,仅仅只是排除了一条道路、一个选项而已,其他的道路究竟是更好还是更坏,可能只有看过无数平行宇宙的奇异博士才知道了。 【例】我从现在开始一项研究进行了30年都没有成果,让我家徒四壁,所以我写信回来告诉我自己不要研究了。第31年出结果了怎么办? 1.2 世界观不确定:彩票号码不必然有效 1.3 人格不确定:30年后的你自己不一定了解现在的你。记忆会淡忘,人格会流变,归因错误 总结:对方在用小概率的诱人的利好哄骗我们打开那封信,却对必然的主体性丧失视而不见
- 看建议必然导致主体性的丧失 论证逻辑:信里必然有我不完全理解的内容→需要检证但是不愿、没法检证→如果要这封信的利好就必须在不检证的条件下听从人生建议→主体性的丧失 2.1 不愿检证。 您方对这封建议的态度是觉得它很重要,还是听听就好? 结:主观上减低了我去检证的意愿 2.2 无法检证。 【问自己】没法回信。 【问别人】回辩论的例子。 【先走下去,通过自己的经历理性判断】都要先走下去,都要通过自己的经历产生认知,又为什么要先从30年后拿一份答案过来呢? 结:无法检证的根本原因在于,这封人生建议的原因藏在后面30年的人生经历中的时时刻刻中。为什么人们说“未经他人苦,莫劝他人善”,知道30年后自己的经历,才能理解自己的那个建议背后的为什么。没有这30年的经历,只是“读得懂字,读不懂义”。 2.3 主体性。 别人的剧本凭什么比得上我的人生? 不要完成十年后的自己未完成的梦想
- 价值的比较 现在不是一个缺建议的时代,而恰恰是一个建议和信息泛滥的时代。人们在面对未知的时候第一反应永远是找建议,或者说像您方说的,找更好的建议,最好是30年后自己的建议。我们先不谈这个建议到底是不是好,但是在这种不断寻找建议的过程中,勇气 未免有些被淡忘了。
- 作者:XiaoTianyao
- 链接:https://www.xty27.top/article/sanshinianhoulaixin
- 声明:本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